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学校主站首页学院概况学院要闻党建工作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学生工作理论学习资源下载
 
   
 
 学院要闻 
 
  学院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要闻 > 学院要闻 > 正文
 

铭记历史 砥砺奋进┃我院师生热议九三阅兵

2025年09月03日 17:00  点击:[]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我院师生通过多种方式收看,大家一致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催人奋进,新时代强军建设成就令人心潮澎湃,纷纷表示将把伟大抗战精神转化为推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实际行动。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副书记(主持工作) 陈飞

收看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我的内心无比感动!骄傲!自豪!可以说,此次纪念大会的每一个场景都令人心潮澎湃、振奋人心。纪念是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更是为了珍爱和平、开创未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认真学习,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广大青年大学生树立大历史观和正确党史观,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努力成长为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材。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 陈赵阳

盛大的阅兵仪式,不仅是国防力量的庄严展示,更是对历史的深刻铭记与对未来的坚定承诺,是一堂极具感染力的爱国主义教育课。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将立足岗位,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让阅兵式成为最鲜活的教科书,讲深抗战历史、讲好抗战故事、弘扬抗战精神,引导学生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激励学生勇挑时代赋予的重任,在民族复兴征程中书写青春华章。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杨文森

此次阅兵从陆、海、空、网络乃至太空等多域力量,全方位展示了中国军队的强大实力与崭新面貌,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国家发展的巨大成就和军事科技水平的日新月异。从昔日的“小米加步枪”到如今的体系化、智能化军事装备,这条强国强军之路,凝聚着无数先烈的牺牲与奉献。生在和平年代应深知抗战胜利的来之不易、和平的珍贵,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我更加意识到自身责任重大。要努力讲好抗战故事、中国故事,将伟大抗战精神融入教学之中,传承好、发扬好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力量,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马克思主义学院跟岗锻炼干部 张雷

收看九三阅兵,心潮澎湃,豪情满怀。我军陆、海、空基 “三位一体” 战略核力量首次集中展示,部分高超精打、无人和反无人装备也首次对外亮相。这不仅展现了我国国防力量的强大和科技实力的飞跃,更是对民族精神的一次深刻洗礼。这场阅兵庄严宣示了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的伟大真理。正义是道义基础,和平是终极追求,人民是力量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过一句古训:“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这句话出自 2000 多年前的《司马法》。中华民族坚信正义、热爱和平,但和平绝非乞求而来,必须依靠强大的人民力量和有备无患的国防实力来捍卫!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王小琴

对历史最好的纪念就是开创历史!作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师,在观看九三阅兵时,内心既感慨万千又激动澎湃。忆往昔峥嵘岁月,多少仁人志士为了国家的独立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看今朝旌旗猎猎,无数中华儿女为了祖国的富强正在砥砺前行。受阅场上将士们整齐的步伐、先进的装备,无不彰显着中华民族正从积贫积弱到屹立东方的沧桑巨变。三尺讲台连着阅兵场,我将更加坚定地用鲜活的素材讲好伟大抗战精神,引导学生将爱国情强国志融入强国兴军的伟大征程,一起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李荣华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此次九三阅兵意义重大,既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首次阅兵、人民军队建军百年的崭新亮相,更是抗战精神与民族精神的新时代传承。兵民是胜利之本,也是国家发展之基、民族复兴之根,观看阅兵直播时我心潮澎湃。作为高校马院教师,我深感其教育价值:这不仅是铭记历史、致敬英雄,更是对青年的精神召唤。后续我会将感悟转化为思政素材,引导学生悟历史教训、承民族智慧,坚定信念、融入复兴征程,传承红色基因。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黄艺娜

“铭记历史的时刻,将被历史铭记。”观看九三阅兵,对作为思政教师的我而言,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和生动的教学示范。它让我再次审视和平的珍贵、国强的来之不易以及教育工作者肩负的使命。未来,我定将深植爱国情、笃行强国志、践行报国行,并将其自觉融入教学科研全过程,矢志引导广大学生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努力将其培养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新人。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陈妍衫

历史承载过去,也启迪未来。此次阅兵,是历史与未来的交响,是新时代长征路的冲锋号;是把今日之利剑,献给昨日之英魂;更是一堂鲜活而深刻的“思政大课”,这山河无恙,这国富兵强,是先辈们用热血身躯筑起的钢铁长城;是重温烽火岁月,汲取精神伟力的思政盛宴。作为一名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当善于采撷史料中蕴藏的丰厚思政元素,引导大学生自觉体悟“忘战必危,吾辈当自强”,以史为鉴、学史增信、知史增劲、明史行远,促使新时代好青年珍爱和平,勇毅前行,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激励他们持续为人类和平事业添砖加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辅导员 姜平

当整齐划一的方队迈着坚定的步伐走过天安门广场,当先进的武器装备依次亮相,我深刻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和国防力量的雄厚。这不仅是一场军事力量的展示,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和平的珍贵。抗战老兵们的敬礼,让我热泪盈眶,他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是民族的英雄。作为高校辅导员,既要以阅兵精神铸魂,引领青年铭记历史守初心;也要用强军信念育人,助力学子勇担使命赴新程。我将把这份震撼转化为育人动力,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力量,把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让青春在为国担当中绽放光彩。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3级学生 林金灿

整齐的方队如钢铁长城,坚不可摧;先进的装备似国之利刃,锋芒毕露;翱翔的战机若苍穹雄鹰,气势磅礴。这是国家实力的展现,更是和平力量的宣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以巨大民族牺牲换来的伟大胜利,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我深感责任重大。未来,我将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传播正确的二战史观,弘扬抗战精神;同时以笔为剑、以言为刃,让更多人铭记历史,让正义之光普照大地。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3级学生 林忆嘉

陆海空三军将士英姿飒爽,各类先进武器装备精彩亮相,这既是我国军队现代化的成果展示,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在国防领域的生动体现,让我们更加坚定“四个自信”,进一步增强了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我们应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传承其爱国精神与奋斗意志,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今天,我们要以抗战精神为指引,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自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之中,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为国家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3级学生 杨诗琪

天安门前的正步声如惊雷般整齐划一,背后是军人们用汗水浇灌的忠诚与坚持。在此次阅兵中,民兵方队由女性组成,她们的眼神坚定,步伐有力,完美诠释了“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与坚韧。无人智能装备同样令人瞩目。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这场决定人类前途命运的生死较量中,中国、苏联等全世界正义力量同仇敌忾、舍生取义。八十载沧桑巨变,九万里风鹏正举。这场阅兵不仅是对过去的纪念,更是对未来的宣誓。震撼与自豪之余,我们更应汲取前进的力量,在自己的岗位上奋发有为,为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3级学生 施雨桐

祖国的发展成就令人瞩目,正如余光中先生深情描述的:“我的国家,依然是五岳向上,一切江河依然是滚滚向东,民族的意志永远向前。”在观看九三阅兵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这一句话。我写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萤光瘦露,岁月赴海。在过往的岁月里,祖国用坚毅微光构建世间最宏大的英雄主义,叫星河日月换了天地,洒尽人间最清澈的爱。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在炮火纷飞的岁月,萤光虽弱,每一束光都是战斗的长矛;萤光虽小,每一微米都是为爱奔赴。一代又一代人饱含清澈的爱投身到祖国的建设。愿以存心寄华夏,且将岁月赠山河。萤心似火,皆为信仰,萤盈星河,只爱那抹中国红,清澈的爱,只为中国。九三阅兵警示着我们不能够忘却来时路,同时也不能放弃脚下所走的和平发展之路。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3级学生 陈静熔

当数万只和平鸽与气球腾空,我们见证的不仅是九三阅兵的圆满落幕,更是对“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开创未来”的庄严宣示。作为思政专业的学生,我们要铭记历史,主动学习抗战与反法西斯历史,在课堂讨论、校园宣讲中传递真相,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要珍视和平,深刻认识和平的来之不易与宝贵价值,积极倡导和平理念,自觉抵制一切破坏和平稳定的言行;更要深耕专业,扎实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将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打基础。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3级学生 林楚涵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我心潮澎湃。当阅兵的号角吹响,受阅部队以威武之姿亮相,新型装备闪耀着科技光芒,这不仅是国力的展示,更是对历史的缅怀与致敬。抗战老部队的旗帜飘扬,让我仿佛看到烽火岁月里先烈们的英勇奋战。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中国人民以巨大民族牺牲,为保卫世界和平作出重大贡献。如今,强大的国防力量就是我们守护和平的底气。作为未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深知肩负的责任。我要将阅兵中所感受到的爱国精神、奋斗精神传递给更多人,让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焕发生机,激励更多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拼搏!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3级学生 陈泱希

阅兵由空中护旗梯队拉开帷幕,以护卫旗帜、编“80”队形、悬挂标语等方式,展现党领导下中国的日益繁荣与军队的不断壮大,向全世界昭示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伟大真理。在这45个方队中,核导弹方队令我为之震撼。受阅的“惊雷-1”“巨浪-3”“东风-61”“东风-31”等导弹首次集中亮相,展现陆、海、空基 “三位一体” 战略核力量,“东风 - 5C” 导弹更能全球覆盖、威慑力强劲。这些新型装备的首次亮相,充分彰显我军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以及维护世界和平的强大能力。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紧紧围绕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铭记抗战历史、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3级学生 陈嘉玲

80年前,勇士们以简陋装备和顽强意志,在战火纷飞中殊死拼搏,用热血捍卫了民族尊严,换来了今日的和平。如今,阅兵场上,兵列铿锵,步 伐坚定,整齐的节奏踏出了山河有力的回响,彰显着国家的强盛与自信。抗战老兵眼含热泪,他们见证了祖国从满目疮痍到国富民强的沧桑巨变,作为中国青年,我们肩负着历史赋予的重任,我们要铭记历史,传承先辈们的爱国精神,以奋斗之姿,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添砖加瓦。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3级学生 林艺芬

这场阅兵,既是对历史的致敬,也是对未来的宣誓。特别令人感慨的是,我们的人民军队实现了从“钢少气多”到“钢多气更盈”的历史性转变。改变的是装备水平和国家实力,不变的是听党指挥的军魂、服务人民的宗旨和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改变的是作战样式和国防现代化水平,不变的是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是维护世界和平的担当。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应当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勇创未来,将爱国热情转化为刻苦学习、努力工作的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级学生 易瑞

阅兵场上,受阅部队步伐铿锵,装备精良,展现出人民军队的强大实力。空中护旗梯队划破长空,战旗方队旗帜猎猎,每一个画面都让我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庄严。阅兵式上那一个个英姿飒爽的身影,让我深刻体会到责任与担当的重量。我们应传承伟大的抗战精神,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融入血液。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知识学习中,努力提升自己,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让和平的阳光永远照耀中华大地。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级学生 华乐源

抗战胜利是无数先烈用热血铸就的丰碑,不仅捍卫了民族尊严,更向世界宣告了正义必胜的真理。今天的阅兵不仅是军事力量的展示,更是对历 史的铭记、对和平的守护。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生,我们更应从这段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铭记苦难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要始终坚守对和平的珍视,对民族复兴的担当。我们要以先烈为榜样,把爱国情怀转化为实际行动,在理论学习中坚定信仰,在实践中锤炼本领!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级学生 陈曼莹

从抗战的伟大胜利,到迈向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这是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的辉煌篇章。对此,我们深感使命光荣,责任在肩。作为一名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我更加坚定了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信念。承先辈之志,担时代之责,我们青年一代,必将铭记伟大抗战历史,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将其转化为学习强国、矢志报国的实际行动,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挺膺担当,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级学生 施念

此次阅兵,是继2019年国庆大阅兵后中国军队新一代武器装备的集中亮相。这些装备信息化、智能化程度高,彰显了我国国防实力的提升。向世界表明了中国有能力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同时也彰显了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坚定决心与责任担当。每一位受阅人员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有着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这种精神力量感染着我们,是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磅礴伟力,激励大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回望那段烽火岁月,无数中华儿女浴血奋战,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爱国主义壮歌。让我们在缅怀历史中汲取力量,在展示实力中坚定自信,在凝聚精神中奋勇向前,携手共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级学生 王铭杰

整齐划一的军人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前进,震耳欲聋的口号声,现代化的先进武器装备依次登场,彰显着我国强大的国防实力,让我深刻感受到祖国的日益强盛。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便是抗战老兵们乘车接受检阅的场景。他们是历史的亲历者、见证人,是民族的脊梁,是他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今天的和平与安宁。今年可能是有的抗战老兵最后一次参加阅兵仪式了,所以身为后辈的我们,更应记住建国功勋,记住这段艰苦卓绝的历史,珍惜当下,以实际行动践行爱国主义精神,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下一条:马克思主义学院赴上海参与“追寻领袖足迹,担当强国使命”2025年福建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关闭

马克思主义学院  地址:福建省福清市龙江街道校园新村1号
电话:0591-85254004  邮编:350300
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37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