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我院和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组成的“追寻领袖足迹,担当强国使命”2025年福建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示范队赴上海开展实践活动,聚焦上海以高等教育“两个先行先试”为牵引,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建设的实践探索,旨在激活青年创新与实干能力,书写青春篇章。
理论筑基:打造行前赋能的预备课堂
联合实践队出征仪式上,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傅慧芳教授作行前动员,党委书记阮传瞰授旗。实践队指导专家、思政课教师,福建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陈水源教授,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杨小霞副教授分别开展理论导学,为实践活动奠定思想基础,帮助队员明确实践目标方向。

科技探秘:解码规划展馆的创新基因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加快建设‘五个中心’,是党中央赋予上海的重要使命”,其中科技创新中心作为关键引擎,承载着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核心功能。实践队首站走进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在“卓越全球城市”主题展区驻足,通过数字沙盘动态演示的科创布局、全息投影呈现的张江科学城建设蓝图,以及互动屏上实时更新的科创板企业数据,系统感知上海以“创新策源地”定位推进“五个中心”建设的战略路径。

通过全球最大的5D数字化沉浸式城市沙盘,队员们直观感受上海作为创新之城的科技底蕴,而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立体模型则生动呈现了科技赋能城市交通的高效实践——综合交错却有序的调度系统,是上海以科技提升民生福祉的鲜活例证。

在我院思政课教师张铭倩带领下,实践队调研自贸试验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八个展区,系统了解上海在增设自贸试验区新片区、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中,强化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等功能的具体成效。这座展馆以具象化方式,展现了上海作为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战略定位与实践成果,为理解国家战略在地方的落地提供了直观样本。

红色领航:探访摩天楼宇的党建智慧
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大厦22层的陆家嘴金融城党群服务中心,作为探索新时代城市党建与基层治理创新的重要实践场域,实践队在此与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综合党委片区负责人、上海中心大厦楼宇党委专职副书记展开深度访谈,系统了解该中心以“楼事会”机制激活楼宇党建活力的创新路径,以及在金融城这一特殊场域中推动党建与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深度融合的实践经验。

通过实地观察“金领驿站”“服务空间”、翻阅“企业需求清单”台账等环节,直观感受该阵地如何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服务白领群体、优化营商环境的发展动能,为超大城市核心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鲜活样本。

“楼事会”制度更体现了基层治理的精细化——智慧大屏上党群服务、楼宇经济、楼宇治理、楼宇文化等具体数据,展现了“把社区居委会搬进摩天大楼”的创新实践,是“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在基层治理中的生动落实。

学思践悟:对话顶尖学府的育人实践
实践队走进复旦大学,深入学习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的发展历程与实践创新成果。队员们与星火志愿队成员开展朋辈交流,共同研读《习近平致复旦大学建校120周年的贺信》,深刻领会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双方围绕理论宣讲、志愿服务等学生实践活动的组织模式、品牌打造、成效转化等方面展开深入探讨,从星火志愿队扎根校园、服务社会的生动实践中,汲取高校党建引领青年成长、以志愿服务助力社会发展的宝贵经验。
在上海交通大学,实践队重点调研大学生科技创新中心,参观了大学生科创成果展与学生创新工作室,近距离感受交大学子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创新成果。通过与相关师生座谈,队员们详细了解到上海交大以“课赛创一体”模式深化校企协同育人的具体举措 —— 将课程学习、学科竞赛与创新创业实践有机融合,联合行业龙头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共研项目课题 等 。 这种“ 教育链 - 人才链 - 产业链 - 创新链 ”四链融合的育人模式 ,为高校培养创新型、实践型人才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范式。


协同聚力:感知长三角的科创脉动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规划展示馆是展现长三角一体化科创协同的核心平台。实践队在此通过硬核科技展品和九城协同发展图谱,感受长三角一体化的创新活力。

“科技创新”展厅内,书法机器人、1:1还原的C919大飞机驾驶舱模拟器、“卡脖子技术突破墙”等展品,集中展现了区域内科技创新的前沿成果与自立自强的坚定步伐。

此次上海之行,我院师生在实践中深切感悟到教育为科技发展筑基、为人才成长赋能的深层逻辑,更清晰认识到青年一代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征程中的使命坐标。同学们纷纷表示,本次实践不仅是一次视野的拓展,更是一场精神的淬炼,既看到上海统筹推进“三位一体”建设的生动实践,更找到自身所学与国家所需的结合点,未来将以更昂扬的姿态投身学习实践,让青春在担当强国使命中绽放绚丽之花。
(通讯员:张铭倩 陈嘉玲)